《燕山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年有担当才是民族的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期次:第665期   作者:本报评论员 魏忠强   查看:90   




  五四运动距今整整一百年了,然而它并未离我们远去。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仍具有价值和引领意义——自由、民主、科学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
  五四运动,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五四”,指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事件。广义的“五四”,涵盖“五四”事件前后几年的时间,大致从1917年至1921年前后,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因此通常认为,五四运动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工罢市、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式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变革。今天,我们纪念“五四”,一般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是对那个政治、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的纪念与反思。
  回顾“五四”,我们会发现“五四”有许多种面貌,色彩纷呈。不同立场的人各持不同观点,往往强调五四运动的某一种属性与特征。比如自由主义者往往强调这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回避政治;社会主义者往往强调这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突出政治性;文化保守主义者往往批判它勇于破坏却建设不足,破旧但未能立新,等等。然而,五四运动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那就是新兴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在这一时期十分活跃,这一群体自始至终是这场运动的主导者、组织者、主要参与者。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时,中国大多数民众对国耻开始有了激烈的反应。在这个时候,新兴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振奋起来,带领同胞走上彻底现代化的道路。那些鼓励大众进行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领导人物,有许多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知识分子。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的根据,正是早期一群知识分子所鼓吹普及的民主思想。1919年前后的运动留给人最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象,正是新兴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在思想界掀起的革命和社会上推动改革的结果,他们大力破坏了社会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偶像,探寻民族的新希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的觉醒,最终推动了社会大众的觉醒,促成了知识群体与城市工人、新兴的商人和工业家的大联合。通观百年以来的历史,应当说只有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有担当、有作为,民族才能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肩负推进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应当追求真知、勇于担当,始终铭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一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之所以意义如此重大,在于它对政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政治领域,它推动了学生运动和劳工运动的兴起;促进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的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在社会领域,由于推行白话文,群众的普及教育大为推广;出版业和公众舆论的力量大为发展;旧式家庭制度趋于没落;女权运动兴起。在思想文化领域,儒学的权威和传统伦理遭到致命打击,输入的西方思想大受推崇;旧道德旧价值体系开始失效,青年及知识阶层渴望新知,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根本改变。
  毛泽东曾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依此表述,我们或可提出:“五四”是拆迁队,“五四”是传送带,“五四”是总阀门。“五四”是拆迁队,破旧方可立新,破除了旧思想、旧权威的束缚,才有了后来更广阔的思想空间、社会空间去接受新思想、建设新文化。“五四”又是传送带,对新事物的向往取代了对旧事物的崇拜,使得新思想、新风气散播到整个社会。“五四”又是总阀门,引出了民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古老的中华民族从这时起才开始称得上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

燕山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676次访问,全刊已有508863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