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年应有志, 立志在四方, 祖国需要处, 皆是我故乡”

研究生支教团的海西之旅

   期次:第653期   作者:□学生记者 贾睿宁 周海洁 安洋 方萌   查看:123   





  去青海支教,或许需要很多波澜壮阔的理由,还有无数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当故事缓缓拉开大幕之时,却发现或许支教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跌宕起伏,所有的坎坷波折、惊心动魄在开始之后尽皆归于平淡。
  燕山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由电气工程学院的宋岳奇、车辆与能源学院的曾祥端、环境化学与工程学院的李甄三位同学组成。他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异地耕耘,书香千里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新世纪伊始,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无数的热血青年奔赴西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17年暑期,即将毕业的电气学院学生宋岳奇从河北东南部的沧州,一路来到了青海西北部的德令哈,来到了将要执教一年的地方——柴达木路小学。
  由于西部地区师资匮乏,一个人往往担任许多门课程的老师。就拿宋岳奇来说,他不但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思品和科学老师。“你懂得,并不代表你能把这些东西去教给孩子们”。虽然课前也进行了备课,但实际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还是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多。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孩子们的作业问题。为了能让孩子们多点自觉性,“宋老师”不得不经常把孩子们叫去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从前最烦老师“管东管西”的他,如今也变成了当年老师的模样。
  除了日常生活的教课,宋岳奇在空余时间也闲不住。支教团经常去参加德令哈市团委举行的各种活动。遇到活动比较少的时候,就约上三五个志愿者,一起去爬山郊游,充分了解当地的风景民俗。元旦的时候,他们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旦联欢。在志愿者们没来之前,孩子们元旦的时候几乎是没有联欢节目的。支教团成员的到来,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
  有人说,使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半年的支教时间虽短,却让宋岳奇尝到了些许酸甜苦辣。从最开始不远千里,奔赴异乡支教,到如今甘之如饴。支教不只让他认识了德令哈这座城,更让德令哈成为他人生路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此生无悔来海西
作为一个支教志愿者,曾祥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真实的西部,真实的青海省。或许除了荒凉,亦有美景,亦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坚持和感动。
  曾祥端是13级车辆与能源学院石油工程1班的班长,燕山大学2016年度人物,2017届燕山大学最美毕业生,如今已成为燕山大学直博生。2017年的一天,他不经意间看到了选拔中国青年志愿者去西部支教的通知,他说:“常常关注教育、思考教育,但从来没有想过要不要去当老师。”但当他看到宣传册上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没有太多的犹豫,就选择了报名,从此便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60年前,因为国家重型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我校重型机械系26名教职工200余名学生,在他们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北方的边陲小镇富拉尔基。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的精神,像明灯一样给了曾祥端扬帆远航的动力。他说:“作为一名燕大的学生,应该继续发扬传承这种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们燕大的传统!”于是他作为我校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杰出代表,远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海西州的全称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族、蒙古族、回族十几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曾祥端支教的地方属于牧区,气候干燥,高原高寒缺氧,没有办法进行剧烈的活动。他刚到时,曾经历了一段非常难熬的岁月:皮肤被晒得黝黑,爬个楼气喘吁吁,饮食也吃不习惯,基本每天早上都会流鼻血……但曾祥端却说:“这段经历永远是我宝贵的财富。”从刚开始的一腔热血为国家、为西部做贡献,到后来把这些经历都转化成一种对人生的历练,他说:“这一年,有最初的迷茫,带着初入社会的敬畏与压力;有最深的喜悦,初尝志愿服务带来的获得感;有满满的收获,更加成熟客观地看待世界、认识自己。”
  曾祥端的日常工作就是讲课和批改作业。他带着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三个班的科学课,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作业需要批改。他班里少数民族的孩子几乎占了一半,孩子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辍学和早婚早育现象也很严重,升学率很低。这对于刚从大学走出来的他而言,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他的班上有一位姓马的学生,平时比较调皮淘气,学习成绩也比较糟糕。曾祥端平时对他关注比较多,管教得也比较严厉,猜想这孩子对他也会有所抵触。可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了马同学的妈妈,他的妈妈对他说:“孩子说他数学老师懂的特别多,特别希望他能够一直教下去。”或许很多时候,一场简简单单的支教带给他们的,只是收获了许许多多真挚的感情和平凡的感动,但这些东西,却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触及到的。曾祥端说:“想想自己一年后就将离去,真的是泪目啦,孩子可能平时不说,但心里绝对是有你的。”时光柔软,岁月静好,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尚小,但他们也已经懂得了爱的回馈。
  大冰曾在《我不》中写到:“支教是种责任和义务,是去付出,而不仅仅是去寻找;是一份服务于他人的工作,而不仅仅一次服务于自我的旅行。”青春短促,生命有限,但人生的意义无穷尽。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或许未来并不是掌握在西部这些孩子们自己的手里,或许有一些梦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去圆,但曾祥端始终愿意去做他们的领路人,高歌猛进也好,坎坷波折也罢,何用浮名绊此身。
母校,今夜我在德令哈
李甄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习成绩综合排名班级第一,曾获得燕山大学特等奖学金一次,燕山大学一等奖学金三次,燕山大学二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研究生期间将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继续学习。他来自大山,特别想为像自己一样的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力,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免推去外校读研究生的机会,主动申请加入了青海支教团,去到了德令哈。
  六月,李甄暂别了他熟悉的母校,奔赴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青海。他说:“选择这条路,一方面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另一方面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规划,想去更远的地方走走,而不是一直局限在学校这么一个环境里。”两千四百多公里,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车程,李甄踏上了从秦皇岛到青海德令哈的漫漫长路。他说:“周围的人有支持的,也有不理解的,对我而言我还是想走自己选的路。”在他看来,在学校读书的这些年一直局限于学习、科研,而支教是一次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提高处事能力的好机会。在支教的过程中李甄也结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各个单位一起来西部计划、青海计划的志愿者一共有26个,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熟悉之后也会偶尔打电话来互相倾诉一下加班的苦,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每个月都会带他一起去当地好吃的餐馆聚一次。这是一段精彩的旅途,前路的风景随着生活的列车行进而慢慢展开,在他眼前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但他不曾想到,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会第一天上班就加班到凌晨一点;会因为恐怖的课表,繁忙的周末而将心爱的游戏卸载一半;会为了做完全校成绩单和数据统计忙碌六个小时,给每一个学生发试卷分析……他变成了一个不管孩子们考得怎么样,总是认真负责的做表格的“强迫症患者”。德令哈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一个班里能有三十个民族的学生,在上课时李甄需要注意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比如从不提起“猪”等,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在蒙古包里吃了地道的烤全羊,参加了当地的社火节。他说:“德令哈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边陲小城,人不多但活得很舒服,生活压力小。”“边陲小城”遗世而独立,而故乡与母校永远是你最温暖的家。
  谈到最有感触的事,李甄说:“学校搬家,班级分班时,班里几个学生因为不想换班哭了,让我非常非常感动。还有教师节的时候,下课一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都是学生们送的花、笔、杯子,当老师后第一次经历这种事,觉得很温暖。”从一个内向寡言的“学霸”变成外向开朗的“小老师”,从盐糖不分到熟练地自己做饭,李甄表示这次支教让他收获了很多,也清晰了以后要走的路。他说:“支教结束回学校读研,有机会会回来看看自己曾经的学生,以后如果有自己的学生来内地上学也希望能尽力帮助到他们。以后如果有时间稍微长一些的支教还是想参加。”爱生自能为生爱,师人方能为人师。希望的种子被播下,等到春风拂过大地,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动人的鲜花。
  人生的旅途无法确定轨迹,生活的列车向前,前方的故事铺展开来,回首过去,或许有很多辛酸困苦无法言说,但一定有更多的幸福感动溢于言表。一次支教改变了三个人的生活轨迹,而他们比肩同行,又有许多孩子的生活轨迹因此改变。来路渐渐模糊,而前路却渐渐清晰,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燕山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990次访问,全刊已有5088162次访问